正图的是社会地位的提升。在大宋这个官本位的年代,无疑官员是位于社会最,当真是受益很大的。
在大宋一般的塾师,大都就是些读过几年书,但却在科考上没什么进展,连取解试都考不过的读书人。
一般那些能考过取解试的读书人,都很少有做塾师的!毕竟对他们来说,既然能考过一次取解试,他们就大都有信心再次考过解试。他们得心思 都在备战科考上,不到万不得已实在过不下去了,很少又去开私塾去教授学生的。
在他们看来,哪怕是开馆教徒能让生活稍微好点,但是浪费这么多读书的时间,也是不合算。他们大都是觉得,那怕是现在苦点,但是一朝他们鲤鱼跃过龙门,能够金榜题名,到时就什么都有了,功名利禄都不缺了。
还有一点,哪怕是这些读书人在科考上很难越过龙门,没什么进展,但是安心读书备考也是有回报的。因为自从真宗皇帝时为了鼓励百姓读书,所以有个规定,这应试举子若是考过五次解试,但省试还不能考中的,那么朝廷就会赐予同进士出身。所以在这些觉得自己能考过解试的读书人看来,自然要努力读书,争取多考几次。只要能考过解试,哪怕省试一直考不过,但只要考过了五次解试,这照样能捞一个同进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