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
而且,大宋虽然没有童生、秀才的功名这一说法,而且举人也是一次性的,但是对于考过取解试这些举子,朝廷依旧是有一些优待的,这些考过解试的举子,按月还是从州学或是县学领取一些钱粮的,以便让这些举子能够维持生活,从而安心读书备考。
是以,对这些自觉能考过解试的读书人,对这读书科考的事情也算是动力满满的。也正因为此,大多数能考过解试读书人都觉得苦点也合算,所以很少有去开馆收徒的。
这连能考过解试读书人都不愿意开馆教徒,这能靠中进士的自然更是很有会开馆收徒。能考中进士自然是要在宦海浮沉,只有那些官场失意的或是赋闲在家的,偶尔会去教授一下学生的学业。
为什么诗书传家的进士之家那么容易出进士呢?这其中这进士之家代代相传的的读书心得、应试技巧,那是非常关键的。
要知道这年头可没有后世那么发达的信息资讯,也没有那么多的考试心得、读书笔记可以从网上下载。
普通人家能凑齐四书五经的都没几个,更别提什么读书心得、应试技巧了。如果只是埋头苦读,不通科考应试的诀窍,比起那些世家子弟,在参加科考时自是事倍功半。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