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再回来。”
“刚从鬼子手里夺下来的面粉厂和米厂调拨一些粮食出去,不能让这些撤出去的百姓饿肚子。”
“附近村镇的爱国乡绅们也要发动起来,成立爱国委员会,让他们就近的安排这些撤出去的百姓,军宣队也派出去,必须让所有人知道,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刻,我们中国人必须团结起来,共渡难关!”
......
杨凌在说着,军需处长孙重则是认真的记着,每一条命令都记得仔细。
虽然让百姓疏散出去,杨凌也并不是不管不顾,让孙重这个军需官临时抽调人去安排。
杨凌他们的发展速度实在是太快了,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就从一个被追的无处躲藏的游击队支队,变成如今的庞然大物。
他们的士兵很容易招募,那些受到鬼子迫害活不下去的当地居民,那些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难民,那些被打散的正规军散兵都可以。
他们的部队短时间内扩充到了两三千人,但是在这个国民教育并不普及的年代,不缺少敢和鬼子死战的军人,他缺少识文断字的人。
这个年代使用的可不是后世的简化字,而是繁体字,杨凌看着都头大,更别说那些饭都吃不饱的百姓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