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这是我国最早的关于火葬的记载,也是义渠的习俗之一。
义渠国实行全民皆兵,遇到战争,青壮男子都要上战场,造成女多男少。义渠规定,同族十二世之后可以互相通婚,兄长死后,弟弟可以娶嫂为妻。义渠定居陇东高原后,开始从事农耕,逐渐发展成半农半牧民族。
秦国的朝堂之中有相当一部分官吏,将士都是义渠人的后人,这义渠人在秦国的朝野之中,可以说是无孔不入,上至达官显宦,下至市井走卒,多半都与义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从周代开始的联姻通婚,也使得义渠人与秦国人有着深厚的血缘。
在秦国的朝堂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义渠民族刚强勇猛,他们“以战死为吉利,病终为不祥”。所以作战十分英勇,宁死不屈,这也是义渠国能延续数百年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此刚猛的作战部队,自然不是哪里都有,受礼乐文明熏陶的东方诸国自然是缺乏如此精良的战士,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实施二十等级军功爵制度,为天下寒门进入上流社会打开了通道。
近水楼台先得月,并非所有的义渠人都能享受贵族的待遇,所以如同一些东方人一样,一部分义渠人自然也不肯放过这样的机会,踊跃的进入秦国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