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政府就如同一部开动的机器,即便没有皇帝下命令,也能自动运行。归根到底,士大夫虽然听命于皇帝,但本质上是属于整个政府体制的,与此同时,依附性也更强。
欧洲则不同,并没有一个完整统一的制度,将官员的选拔、分级、薪酬等成体系地规范起来。“大臣”们则不同,他们是受雇于国王,帮他个人打理“家产”,其权限大小全看国王心情,给付薪酬也全看国王意愿。国家可视为国王的家族企业,通过“聘用人员”进行管理。所以实在不能怪路易十四认为“朕即国家”——即便他可能没说过,行动上也完全诠释了这句话。直到19世纪,英国才首次建立了现代文官制度。
中国古代封建制度发展到高峰时,君主的家务事也是天下事,皇家被职能化;欧洲则“天下事都是君主家务事”,国家的实质是私产。中国有国库和内库之分,即便互有侵占,但哪些属于政府哪些属于皇家仍有区分。而欧洲的国库即内库——法语(实际上拉丁语系皆通)中“内阁()”一词原意是书房,“议政会()”同时也是顾问、咨询的意思,“朝廷部门(r)”直译是“国王的家务”。
在中国古代,一个官员假如被皇帝下令“致仕”,他仍在国家体制之内,应继续享受薪俸,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