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道场的同道同修,虽然依旧是诸天护法之位,但他们与悟虚的关系,至少理论上,再无胁从和上师这样的依附从属的关系。也因此,法界众人,同气连枝,无有主次,气息归一,令陆妙影不能分辨,只能察觉感应到悟虚一人。
而悟虚,又与张翠露、陆平山等人,以白莲**为凭,齐齐观想天王殿及殿中诸位护法。张翠露,自然还是韦驮天,在殿后;毕澜澜,也依旧是帝释天,和程松的密迹金刚,何小花的多闻天王,江定春的广目天王,分列殿前两侧。这看似还是密宗修法,其实是悟虚率众,借着此番观想,破了五人先前所修之执的方便之法。从此后,张翠露等人,虽然所显法相还是这几位诸天,但却不再受此限制,不再是曼陀罗法界加持下诸天附身。诸天已成泥菩萨,五人恭敬作礼之余,自可自主修行。这也是观音菩萨所说的道场之义。
凡此种种,万难细说。说得多了,反而容易产生误解。小生,在此,只好打住,留待后面,随缘随机,就事论事。
却说,悟虚显出身形,那陆妙影见状,也撤去了滔滔月光。悟虚见陆妙影和张若月,在那里施展妙法,旁若无人一般,便将目光投向了外面。
此刻,魔气已经令庐山云海五白昼与黑夜之分。随眼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