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给地点去?张俭得出结论,在契丹修建一条长十里的公路所费,在大宋却能修建五十里!
于是修路这件事就被搁置了下来,但最终却在东京道得以出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契丹的商人也知道这一点,尤其是在他们看到大宋的公路带来的利益之后,更是迫不及待的想要拥有自己的公路。
而东京道州府众多,劳力众多,修建公路之所需并不如同往常,于是乎便有人建议修建公路,同时朝廷还能通过收缴费用的方式收回成本,甚至盈利。
这样一来朝中的反对之声自然消失不见,只不过萧惠和他的枢密院颇为不同意,原因很简单,大宋的军队也能通过公路在东京道快速用兵甚至是补充。
但他的声音在资本面前就显得颇为站不住脚,公路既然可以修建,那也可以破坏不是?
于是,密密麻麻的公路网络就在东京道出现,而谁也没有注意到,拿下建议修公路的契丹商贾和大宋的合作都是颇为密切。
大宋的商贾只要通过游说的方式利用契丹的商人修路,而他又不会修建,或者说是不想去耗时耗力的修建,那这个问题最终还是会落到大宋商贾的头上。
这便是最早的外包,大宋的商贾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