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于爱己之君。
这也成为后世儒家的“民本”思 想来源。
孔颖达在文章中旁征博引妙笔生花,详细阐述了民生为本的理念,看得一众学子儒生官员贵族如痴如醉,深刻反思 。
就连稍稍识得几个字的百姓亦是鼓掌叫好。
当世大儒孔颖达这可是再为天下的百姓发言,怎么能不叫好?
一时之间,《贞观周报》的影响力大大增强。
而世家门阀们在品味这篇“社论”的内在寓意以及题外之意的时候,亦在警惕房俊的动静。可是令他们感觉到诧异的是,房俊似乎当真全部身心都投注到这份《贞观周报》当中,对于元氏的案件没有一丝一毫的理会……
这小子到底在搞什么?
难道真的是畏惧与元氏的势力偃旗息鼓了?
亦或是就算败家也要败出一份与众不同的风采,也得弄出一个花团锦簇博得一声喝彩?
但是无论大家怎么猜测,房俊就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一周之后,《贞观周报》第二期如期而至。
这一次的焦点已然毋须提醒,买到报纸的人第一眼就看向主版的“社论”。
这一次担任主笔的不是孔颖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