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是露天茶会,高三郎忙遣来三个书僮,唤作载寝,载衣,载弄,着他们依次抬来茶床、笔床、琴床并食床,好让榛练将四友(笔墨纸砚)平铺妥当。左面红袖忙把墨磨,右边添香则取鸡舌香(丁香味的大唐牌口香糖)与一旁倚石而坐的郎君们逐个奉上。
我不禁腹诽,添香是不是她的通房?
言归正传,这块坐霞亭落在地势较为凸起的山坡上,与泉眼毗邻。涓涓细流呈凹字状将亭子纳入,故而亭子有一半是靠着泉边的,不仅方便茶会进行时的馔盘投放,也利于漂移回收及再投放。
因着范围不大,隔着岸说话辨人都不费事。苦力担当的载寝,载衣和载弄将参与茶会的婢子们召齐,并教她们依着不同的差事列队,总共三组。
我对着众人朗声道:“以红绿蓝三色号牌确定先后次序,红色号牌高举时,负责看茶的红衣婢子邀郎君们齐齐入坐。以此类推,绿衣婢子们将茶汤托于馔盘,以便随波逐流。蓝衣婢子仍是将茶点托于馔盘,但务必飘至对岸。”
依着上面的规则,我又重复了两次方毕。三个载嫌我啰嗦,我正色道:“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因着亭子是檀木所盖,远远望去犹如黛墨,故而又名聚墨泉,正好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