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官发下题目,王星平一看,写的是‘率性之谓’,这是《中庸》开篇的一句,都不是截搭题。原文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国子监中最高等的率性堂便得名于此,看来吴老爷也对此次考试并不重视,是以这题目出得忒随意了些。
对于这样的题目王星平自问已经是手到擒来,当即提笔写了起来,不知不觉便已经到了中午,交卷行礼后他便出了国子监,自顾自去忙个人的事情去了。
…………
五日之后,王星平如愿拿到了他的档案文簿,果然是毫无意外地通过了。
粗略看了一眼,上面写的都是监生简单的情况说明,只有样貌算是比较详细的描述,但比起相片的直观还是差了太多,然而在此时来看却已经算得是细致入微了,看来任何时代的人们在当时技术局限之下也会竭力将各种事情做到极致。
就见簿册上写着:
‘王星平,年十六岁,系贵阳府新贵县人,由援例习春秋,广业堂甲班,身高五尺七寸,面白无须。’
‘曾祖王敬,嘉靖三十二年举人,知云阳县。祖王元佐,隆庆五年举人,不仕 ,父王来廷,万历三十一年举人,不仕。母萧氏……’
‘入监在万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