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这样的饥荒,只能紧守住城池,静等时间解决问题:在封建王朝的大多数时候,除了少数财政宽裕的盛世之外,按照传统儒家官员的理念,当筹措不到足够的赈济粮食之时,解决灾荒的最快捷策略就是短时间内剧烈的人口消亡——只要放任这些卑贱小民相互攻杀,再加上更多的饥饿致死,“过剩”的人口自然大量减少。等来年开春,没饿死的农民自然会回去耕种田地,民乱也就消亡了,衙门里的大老爷们也可以继续做他们的太平官。至于期间或许会有若干家富户缙绅受害……那就只能怪他们运气不好了,人生在世哪能没有几件不称心的事呢?
——在抗灾救灾方面,明末官府表现出来的情况,已经不仅是无能而已,而是到了彻底无视的地步。
但流民却不会安心饿死,而是会竭尽一切能力搞东西吃,或者逃亡到能够吃上饭的地方。虽然三面环海的山东半岛素来土地贫瘠,物产不丰,并非饥民逃亡的最佳选择。但如今河南和北直隶大旱,去了那边也找不到吃的。南直隶虽然富庶,但闻香教乱军却堵住了南下之路,跑到那边去的流民全都被充了炮灰,在攻城战之中填了壕沟……相形之下,据说被登州军户经营得颇为繁荣的胶东,反倒是一个好去处了。
更兼入夏以来,山东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