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莫名其妙的词汇?
“……您好,尊敬的先生,这是您要的‘酥格糖’和牛奶。”
一位红头发的欧裔侍女凑了过来,给王秋端上一小碟方糖和一个装牛奶的小玻璃壶——虽然她说的貌似是汉语,但却带着某种难以形容的别扭口音,完全不同于王秋曾经听过的任何一种方言。
“……呃……谢谢。对了,齐总理,方糖就说方糖好了,你们这边怎么叫‘酥格糖’?”王秋一边拿起两块方糖丢进咖啡杯里,然后用茶匙轻轻捣碎搅拌——他素来喝不惯苦咖啡,一边好奇地问道。
齐建军似乎也是有些困惑的模样,转身叫来了自己的一位欧裔贴身仆人,才弄清楚了这个“新生词汇”的来历——酥格,就是德语里砂糖(zucker)的谐音,再加上一个糖字。就构成了机制方型砂糖在这个时代的华美共和国的特殊词汇,而且字面意思也十分吻合:质地酥脆的方格型砂糖。
因为以德国为主战场的三十年战争制造了大量的难民,以及华美共和国穿越者对“高素质德国工人”的过度期待,这些年来有很多德国移民被分配到首都曼城定居,结果就导致一些德语词汇也进入了市民的日常谈话之中——事实上,现在的“曼城话”已经跟后世的汉语普通话和任何一种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