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毕竟,当初的佛陀释迦牟尼也是这么参禅悟道、创立佛教的。
——据佛教文献记载,两千五百多年之前,尼泊尔的释迦牟尼王子看破红尘,出家修行,寻求大道,最初有五个伙伴随同,先后向三个有名学者学道。但释迦牟尼觉得那些学者都没有真正的解脱办法,便离开了他们。为了寻求解脱之法,释迦牟尼和五个伙伴来到恒河南岸,今天菩提伽耶地方的一片树林中苦修(跟现代印度的苦行僧一样,摆出各种奇怪的姿势饿自己)。他坚持不懈地苦修了六年,毫无结果,于是感到苦行也不是求解脱的办法,便到河里沐浴,随后又接受了一个牧牛女供奉的牛奶,恢复了体力。
这时,释迦牟尼的五个伙伴以为他灰心了,便离开了他,到别处去继续进行自己的苦行。释迦牟尼则独自来到一棵菩提树下,立下宏愿大志,若不成正道,决不离开此地。他铺上吉祥草,盘腿面东而坐,苦思冥想,终于在一天夜里战胜了各种心中烦恼魔障,明悟了正道而成佛。
遗憾的是,尽管早在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就赤着脚在印度大地上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苦苦游说,宣扬着“众生平等”的思想宗旨。但是两千多年过去,印度人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依旧一成不变。
总之,那棵菩提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