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队,已分一半运粮草而去,城中仅剩二千五百军士,战、撤均不可能。
诸葛亮镇静自若,乃命偃旗息鼓,大开城门,每一门仅用军士二十人,扮作百姓,洒扫街道。诸葛亮本人则披鹤氅、戴纶巾,到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身边仅有二小童,一捧宝剑,一执麈尾。魏军来到城下,皆不敢进。司马懿怀疑其中有埋伏,下令退军,诸葛亮军化险为夷,故事之离奇令人匪夷所思。
空城计在史书上的记载始于《三国志》,叙述大致与演义相似。考察史实,诸葛亮从来没有在阳平关拒守魏军,司马懿也没有到阳平关与诸葛亮交过战,两人相距一千多里以外,当无可能进行交兵。司马懿后来对诸葛亮用兵共有三次,第一次与曹真等三路伐蜀,但双方并未接触;另两次是诸葛亮最后二次北伐时,他在魏境的祁山与渭南相拒,足迹也未到阳平关。
司马懿既然举兵十五万,又知道诸葛亮兵少力弱,若怀疑他有伏兵,正可以设防对峙,又何必走呢?
木牛流马假亦真,诸葛亮制造木牛、流马,说这种运输工具搬运粮米,甚是便利,牛马皆不水食,可以昼夜转运不绝。司马懿闻报,派人去抢了数匹,谁知诸葛亮派人以魏军打扮混入运输队,暗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