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禅的起源多与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和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有很大的联系,人们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不能准确地把握,因此产生原始崇拜,特别是在恐惧的状态下,对日月山川、风雨雷电更是敬畏有加。
于是“祭天告地“也就应运而生,从最开始的郊野之祭,逐渐发展到对名山大川的祭祀,而对名山大川的祭祀则以“泰山封禅“最具代表。
中国古代帝王为加强自己的统治,不约而同的宣传“神权天授“的理论,为了使这种理论得以证明,便有了封椫泰山的活动,使泰山祭天的作用得以延续,封建统治者的这种行为让泰山在人们心中的神山地位进一步强化,随后成为每代帝王一生必需的大事之一。
公元前26世纪,黄帝营建了明堂以祀上帝,开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的先河。以后,中国历代的统治者几乎都建造了专用于祭祀皇天上帝的祭坛,周有明堂,秦有四畤,汉有甘泉宫.
唐、宋皆建有圜丘,元世祖元世祖定都bj于丽正门外筑坛祭天,元成宗时再于大都城东南建成郊坛,合祀天地。雄才大略的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建立了统一的大帝国--秦朝。自信傲岸的秦始皇并未忽视上帝的存在,秦王朝于国都立四畤用于祭五方上帝,他曾亲赴泰山封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