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修真小说 > 执教天下 > 正文 第四十一章 韩通文的音律观
两个特点,一是“虚、静”。即人的心理处于虚、静的状态,不受外界干扰,才能认识世界。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正表达了这样的意思。二是中和之美,
    即《论语》中“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可以说“空灵”“中庸”两点,构成了汉民族美学的核心,所以我汉民族的乐曲中多是这些清静乐曲。悠闲舒缓的《渔樵问答》如此、刚烈粗厉的《广陵散》如此、哀婉沉痛的《长门怨》如此,我非常不喜欢这种音乐。”
    “知道我对我们汉人的音乐唯一不满的地方在什么地方吗?”
    “自秦汉以至今日,皆郑声也,靡靡之音,哀怨之气,弥漫国内,乌得有刚毅沉雄之国民也哉。其性质为寡人的而非众人的也,无进取之精神而流于卑靡也。泱泱大国没有一首能够合而唱之,合而奏之的乐曲,直到现在音乐出现有近三千年,除了出车,竟然没有一首像样的军乐,这难道对于尚武的大唐来说不是一种悲哀吗”
    “所以我可以教你们乐,但不是为了让你们去一些青楼酒肆演奏表现你们的才华,也不是让你们做一些北里之舞靡靡之乐来蛊惑人心,要作就作些真真正正的雄浑大气,震撼人心的乐曲。”
    出名的歌曲乐谱大多都是自命风流的才子在青楼里作出来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