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一千二百余户,其中八百户已经加入了李逍的合作社,还有不少人家的子弟在李逍的蓝溪书院读书。
不过人也是李逍家的佃户。
这样的情况下,李逍本来就能一呼百应,更何况李逍又是那么主动热情,办的事情既有条理,又很公平公正。
那乡约堂,也不是他的一人堂,而是推选出了议员和理事。甚至在减产救灾事情处理上,他也把自家的好地拿出来给大家分种,若不是他这个最大的地主带头,蓝溪乡其它几个里的地主们岂会愿意?
蛇无头不行,做事都要有榜样的。
李逍带了好头,行事又公正,这才会有大家愿意听从。
说实话,就是他把蓝溪乡的这些如实告诉县令,县令也未必能在其它各乡推行的。
“三郎啊,你跟我家四郎关系也是极好的,你还跟我妹妹的儿子薛五郎也走的近,我呢,既是你的父母官,也可以自称一声你的长辈,没错吧?”
柳县令一脸温和的笑道,这是在打感情牌了。
“其实蓝溪乡如今之改变,关键在于乡约堂,而乡约堂之关键还在于乡民自治。不能是县里指派人来管理,而是得由乡民自己推举出自己信任的代表。”李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