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简单世界观的第一条裂痕,却是他在随夫子孔鲋学史书春秋时产生的。
当孔鲋谈及孔子作春秋的原则“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时,年轻的叔孙通有些发怔。
“应该写的一定要写上去,该删的一定删掉”
“不是说史笔如刀,史笔如刀,丹青已干,不可改么”
在通读春秋全篇后,他注意到越来越多的问题。
“天子实际上是被晋文公逼着去参与盟会的,为何却写成了狩于河阳”
当他大胆提出这个问题后,却被夫子狠狠瞅了一眼。
“孺子,你懂什么”
“这是春秋笔法。”
“是微言大义”
孔儒说的还模糊,当叔孙通与一位公羊家的弟子交谈时,他的说法就直白多了。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原来如此叔孙通恍然大悟。
孔子还是有节操的,他眼里唯一的尊者,仅有一人,那就是周天子,对一些大诸侯,该骂则骂,可但凡涉及天子,孔夫子下笔总有些扭捏。
贤者则多一些,诸如周公、管仲等,都是孔子尊崇的对象,故对贤者不利的事,比如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