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的那些大商家们却能看清楚,大清国的国都北京城,能繁荣到现在这个地步,还真是托了人家肖乐天的福气了。
粮食供应充足的主要原因不过两点,个是江南战事平息大运河恢复正常通航,南方的物资可以远远不断的往北方运。
第二点就是肖乐天的南洋米开始大量涌入,天知道这些稻米在产地卖多少钱啊,怎么用大海船运到塘沽然后再送到北京城去还那么便宜,居然比江南米还便宜,实在是让人不可思议。
正是因为有海上粮商如米老板那批人的努力,这才压的大清本土粮商谁都不敢赚黑心钱,个个全进入了微利时代。
最终受益的还是老百姓,能吃饱了就是福,有了粮食老大的帝国至少在京畿之地保住了丝繁华的景象,至于其他省份的偏远山区,紫禁城里也看不见也听不找,就当他们不存在吧。
按说如此繁华之地,遇到五月节这么重要的节日那还不得好好庆祝下,大户人家杀鸡宰牛,做几十样馅料的粽子,甚至派人去天津卫快马买最新鲜的海螃蟹吃,饮雄黄酒吃五毒饼,小日子过得那叫个美啊。
小门小户也有自己的乐趣,五月节是允许出阁的闺女回门的,这在古代那就是件了不得的大事,割肉打酒,卖新鲜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