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投入看着好像很大,但效率却是很高的,而在偏远的山区,看着投入好像很少的样子,但效率却不是很高,浪费反而比较大。
这就好比后世的个体养殖户被朝廷取缔,理由是污染环境,这些养殖户都会显得很是不服气,他们会觉得自己养猪的污染根本就不大,与某些臭气熏天的大型养殖场相比,他们的污染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所以,他们觉得很是冤屈。
可朝廷考虑的是综合效益,是平均到每一只猪身上的污染有多大,而不是整体的污染有多大,个体户的总体污染虽然不大,但养殖的数量太少,单只猪的污染度太大了一些,所以综合效益太差,如此,自然是要被取缔了。
按照效率的原则,这些偏远山村的教育普及也是应该取缔的,可教育是利国利民的天大好事,是不能用利益来考虑的,不论付出多么大的代价,都要坚定不移的进行下去,就算效率很低也不能不去推行,既然是普及教育,就要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不放过任何一个孩童,只要是大唐的国民就一定要接受大唐的教育,任何孩童都不能例外。
也就是说,李安所说的普及教育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只是给普通孩童的福利,而且是必须要接受的福利,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这些年,是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