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忙着给影印公司的人打电话,忽然同事老郑走过来,使劲拍我一把肩膀。
“桩子,楼下有人找你,好像是带善本的。”
我捂住话筒:“请他去小会议室等我吧。”
“他死活不去,那样子古古怪怪的——你赶紧去看看吧。”
我匆忙跟影印公司核对完手头的事儿,咕咚咕咚喝口水,急忙赶下楼去。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言桩,二十七岁,在魏阳市的一家文化公司上班。
而我在公司所做的工作,大概用两个词可以概括——那就是“补锅”和“背锅”。
“补锅”,就是我似乎有岗无职,反正只要哪里缺人,哪里有别人不想干的工作,主编就会把我扒拉过去替活;至于“背锅”,当然就是哪里出了问题,也会把我扒拉过去,这并不算善本书籍。
一般来说,善本多指乾隆之前出版或者抄录的古书,或者辛亥革命前印刷数量少、有学术价值、或者有名人题跋、批校甚至手抄的书籍。
可这几样东西,这本小册子一项也沾不上边儿。
从质量来讲,小册子是线装的,属于油纸刻印。册子既没有扉页,也没有目录,还没有印刷机构的名字。它的印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