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也让周围的人更看不懂夏海,同时夏海的冷酷亦让人头皮发麻。因为不止在夏宗这件事上,包括夏宇的事,夏海的态度都是教人出乎意料的。
夏宇死讯传来时,夏宗正在办公的官署开启安置灾民的议程。当然真正的决策,还要在朝议上再讨论一番。
夏宗听到这件事后,只是不动声色地将会议继续进行完。
其实已经有传闻他马上就要去台中任职尚书令,不必太过关心京兆府的事。但夏海说过,在其位谋其政,既然还是京兆尹,就不能懈怠。
夏宗等不及夏海的回复,才亲自安排人到处去搜寻苏籍,方有后面的事。
夏海过问夏宗的事后,仍是将精力放在灾情上。
正常情况下,百姓们都会对这位忧国忧民的官员产生同情和钦佩。
但是,一份奏疏,彻底改变了夏海将要营造出的好印象。
“臣,中郎将赵无舟冒死以闻……”
这是赵无舟呈给天子的奏疏,文字动人,实是血书一般。但内容的核心不外乎一句话“夏海在定胡候生前同其暗中来往频繁,种种证据指向,夏海是定胡候的同党。”
赵无舟的奏疏极有杀伤力,他本来就是奉天子的命令,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