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乾七年。
王明恩时年二十四岁,虽说年青,可人们见着他都会尊称一声“伯爷”,他是兴乾元受封的“武宁伯”,其实,他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军功受封,而是因为父亲的军功,在大明的勋贵中,他的父亲是一个小到不值一提的小人物,可就是这个小人物在《新明英烈传》中,却是屡次被提及。
“那王秀武一见万余铁盔铁甲清虏列队袭来,眼见两军相接忠义军受挫,他牙一咬,便跳上了火药车……”
当年南京城下在通济门血战时,如果没有王秀武点着火药车冲向敌阵,与清军同归于尽,谁胜谁负还未曾可知。虽然战后论功行赏,对王秀武的家人颇为恩待,但在兴乾元年,陛下南巡至南京的时候,于通济门凭吊故旧部时,看着通济门下那被亲铺的路石,自然想到了粉身碎骨的王秀武,随即下旨将其家人封伯。
而也正是从那时起,原本只是一介布衣的王明恩,摇身一变成为了大明的勋贵,获得了两万亩的勋田,从那时候起,他不用做任何事便可挣得巨额地租。当然仅仅只是靠地租赚不了什么钱,但是,在他的封地内恰好蕴藏有铁矿,通过开采铁矿,他顿时变得非常富有。
尽管在南都像他这样的勋贵有不少,可是像他这么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