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却没有几个,毕竟,相比于的种田,铁厂的利润更为可观。
显然即便是当年报着“报恩”的想法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王秀武,也没有想到,他的举动不仅奠定了北伐成功的基础,同样也让王家的命运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不仅让后代过上了体面的生活,而且还让王家成为了大明的勋贵。
当然,对于大明的许多平民百姓,甚至许多士兵而言,武宁伯王家就是他们的偶尔,他们无不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像武宁伯一样,为子孙挣取一份荣华富贵,当然,还就是名声。
不过对于王明恩而言,他在享受着这一切的时候,同样也承担的责任,兴乾元年受封后,十七岁的他就进入陆军学校,学习军事,毕业后进入军队服役,在步兵团里待了三年,结束时获得陆军上尉的军衔。两年前,他放弃了全职军人生涯,退役转为预备役军官,成为南直隶的荣誉上校。不幸的是,这种荣誉上校只不过是贵族的荣誉而已,他永远也不能获得勋章。
从那时候起,王明恩和许多勋贵一样,一边将心思 专注于经营家业,一边教育儿女,毕竟,他的儿子在未来需要袭爵,成为大明的武宁伯,而在那之前,他的儿子同样也需要进入军校,服役。至于另外几个儿子,他们只能在成年后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