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与天地流通,凡覆载之内、举纳于甄陶者,体造化之仁也。
盖天下无二理,生民无二心,忧戚喜乐之同情,安逸饱暖之同欲,奚有间于遐迩哉。
任君民之寄者,当尽子民之道。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书》云“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朕君临天下,抚治华夷,一视同仁,无间彼此。推古圣帝明王之道,以合乎天地之心。
远邦异域,咸使各得其所,闻风向化者,争恐后也。
看到这碑文的内容,朱瞻基的心里感慨万千。这碑文充分显示了大明天朝上国的气势,也表现了对印度各国的笼络之意。
如今的印度南部和沿海,都臣服于大明,可是在后世,这里根本没有任何人记得。
哪怕他见多识广,也没有听说过这座圣碑,恐怕是早就被当地人摧毁了。
大明如果不放弃交趾,不退出南洋地区,一直对印度地区进行干预和控制,恐怕就没有人敢这么做。
如今的大明已经在这里修建了行宫,今后准备加强对南洋的控制。朱瞻基相信,大明只要不重蹈覆辙,这座圣碑就会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