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
一般地说至少有两类人是可以无忌讳地谈论“性”的。一类是“内部”的人,他们或是专家学者在作学术研究,再顺便发表些“性文学导致性犯罪”的意见,或是有关方面讨论研究社会上的淫势黄情,以便在其泛滥成灾时部署进一步的突击扫除;另一类则是惟恐天下不乱而自诩“我是流氓我怕谁”的人。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现如今虽已不至于谈“性”色变,但是要公开地讨论“性”字,仍旧讳莫如深。
对一个表达一种非常普遍、非常正常的行为的一个“字”,绝大多数当事人却对这一个“字”讳莫如深,做得却说不得,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对这种“文化现象”的突破,或者说是进步,也许只能寄希望于这样一个阶层:“小资”、白领、“海归”、中青年知识分子等等,以及其他一切有能力对健康的正常的性行为作理性思考的人们。近年来,这样一个阶层正在逐步生成,他们善于将享受生活、享受衣食住行、享受“性”,与文化理念进行有机的结合。在将来,总之是有朝一日,文明的健康的“性文学”初具雏形时,最早期的读者群的中坚,非此类人难以担任。
除了研究一个“性”字,我们还可以深入研究一个“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