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正本,1403年-1408年,解缙。”
连续几次的鉴定,圣戒都给出了这样的答案,这让杨靖幸福的差点死了过去!
《永乐大典》在华夏文化传承中的地位绝对是处于最巅峰的那一小撮书籍之一,与之能够比肩的书籍绝对是屈指可数。
杨靖曾经在国家图书馆见过《永乐大典》的嘉靖版副本的模样,但眼前这些《永乐大典》的样子和杨靖曾经见过的副本略有不同。
这些《永乐大典》的个头要比嘉靖版的副本大一点,杨靖用手掌量了一下,宽大约有30厘米,长度差不多有半米。
至于封面颜色和格局,则和嘉靖版的副本差不多。
杨靖手有点哆嗦的掀开了其中一本的封面,显露出里面的内容,杨靖敢用自己的脑袋发誓,这内容绝对不是印刷的,而是正儿八经的一笔一笔写出来的手写本!
事实上,《永乐大典》的3.7亿字,全都是书手们用明代馆阁体一笔一画抄写出来的。《大典》中所绘山川器物也全用白描手法,精丽工致。仅仅是参与抄写的朝臣文士、宿学老儒达到2.16万人。
明成祖朱棣在即位当年,也就是1403年的7月,就下令编纂《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