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割据势力在明军面前都是渣渣。人口和兵源的差距太大了,大到无论对谁,拥有一亿多人口的大明都是碾压。
总之杨庆对丁魁楚的到来装不知道就行了,剩下是四民大会的继续会议,很快常设委员会的选举完成,总计九十九名常设代表。其实最终选出来的四民比例都差距不大,士子代表二十三人,农民代表二十七人,工匠代表二十六人,商人代表也是二十三人。他们共同构成常设委员会,在四民大会结束后常驻南京,专门监督朝廷的施政,作为坤兴公主的代表杨庆自然晋级杨委座。
但他没有投票权。
他本身又不是四民代表,只是为四民代表服务的。
总之常设委员会就这样诞生。
这个不需要皇帝批准。
而下一个议题就是四民大会如何行使对朝政的监督权。
大明目前的制度是内阁以会议决定国家事务,然后会议结果交监国做最终裁决,如果会议中商议好了的不用说,商议不出结果的,那就是监国做决定。这一点和过去倒过来,过去是各地奏折先到皇帝手中,皇帝转给内阁研究对策,内阁把研究出的结果给司礼监呈报皇帝,皇帝批准后交六科下发。而这种次序的颠倒,代表着内阁由皇帝的秘书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