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弹鼓装满子弹,接下来的操作,请诸位先看我的示范。”
其实,相比于给波波沙的大弹鼓上子弹的工作,杨明志搞的特制弹鼓更为简单方便。
原则上都是弹鼓内一根螺旋发条提供推动子弹的弹力,细节上的机械结构却差异很大。
从早期的波波德弹鼓开始,苏式武器这方面的结构都是线性思 维的产物。波波沙现用弹鼓,某种意义上就像是将垂直弹匣拧成螺旋形。这种结构一战时期就存在了,其优越与弊端都很显著。
杨明志做了一番在他人看来的创意改进,一个弹鼓内还是有一个核心发条,发条却是驱动一种特殊的齿轮结构。
这点改进其实不足为奇,后世枪械的弹鼓多数就是采取这种全新结构,试问这种极低故障率的结构,何人不喜呢?
但是没有经过靶场考研,杨明志甚至和其他人说故障率很低,都是缺乏依据的。
不过新型弹鼓的另一大优势,结结实实的给了众多设计员、厂长深深触动——装填子弹真是太轻松太方便了。
武器装备的坚固耐用、可操作性,这些都是军工研发者必须费尽心思 的环节。
经验丰富的尼古拉耶夫斯基当然深知这些,之前他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