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弹鼓的图纸,一时间觉得它很有操作性,现在如基层士兵般,在看过局长精彩表演后亲自装填子弹,其中的乐趣真是妙不可言。
只要把子弹放进特种齿轮结构预留的“弹槽”内即可,他操作的是“五十发弹鼓”,其内正好装填五十发子弹。装填完毕合上后盖,用外侧的两个挂钩挂稳。最后再转动外侧扳手,给予内置发条力量。
最后的操作有别于波波沙弹鼓,波波沙是先给弹鼓发条上劲,再盖上后盖。这种操作存在一定弊端,所以到了战争后期,新的弹鼓也变成先合上后盖再上劲的模式。
所以杨明志所造特殊弹鼓,它先合后盖再上劲的方式,立马上内行人看到其中的重大优越性。所谓发条必然存在着机械系老化问题困扰,用的时候上劲,不用时发条舒展,这样发条始终保持弹力,战斗时供弹障碍也就不存在。
五十发、七十五发的弹鼓纷纷装填完毕。计划上,枪械还是生产十挺,两种弹鼓各生产二十个就足够了。结果落实生产时,各方都想多出一点力,以至于两种弹鼓加在一起,足够四十个。
杨明志想想这样也是好事,其实就成本而言,自己的弹鼓可比波波沙所用的廉价,由于齿轮结构的独特性,发条不用特别大,装配也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