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先是一呆,随后便轻轻地点下头去,再没有说什么,但显然,他也是做出了某个决断。
之后几天里,朝廷群臣自然就围绕着开海一事展开了辩论,当然,大部分人都是站在反对方的。一份份的奏疏如雪片般直送到了通政司里,一个个官员都摆明了立场,用最坚定的辞句来批驳和反对这一大违太祖成法的提议。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人则借机大举弹劾陆缜,在这些人的笔下,咱们的陆侍郎顿时就成了比王振之流都不如的祸国殃民的大奸臣。说他身为官员,却只看重利益,弃天下正道于不顾,实在妄读了这么多年圣贤书,实在无脸立在这朝堂之上。
甚至有那言辞激烈的,更是对陆缜好一阵的喊打喊杀,似乎非如此,则大明朝堂必然没有安宁之日。陆缜在他们的笔下,也很有幸地与古往今来的诸多奸臣,比如杨国忠、秦桧之流并列……
当看到这些弹章上一份比一份激烈的说法时,就是朱祁钰这个当皇帝的都是一阵心惊肉跳。他实在没想到,群臣在面对开海一事时竟会表现得如此激烈而统一,居然有这许多人公然弹劾陆缜。
此时的天子唯一能为陆缜做的,就是把这些奏疏通通留中,不作任何理会,这已是他能保护陆缜的唯一手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