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以大明官员一贯以来的尿性,只怕再过段日子,他们就得亲自跑到宫门前恳求天子做主,诛杀奸臣陆缜了。
说来也是可悲,大明朝的文官在许多时候总能体现出腐儒书生党同伐异,欺软怕硬的弊病来。当他们所面对的敌人比他们更强更狠,更不择手段时,这些张口闭口都是礼义廉耻的家伙就都一个个成了哑巴聋子,什么都不敢说了,甚至有人还会依附对方。比如之前的王振当权时,以及之后的那些权阉身边,总少不了这些帮凶一起为恶。
可当他们面对的是势单力孤的某人,而对方又只是在某一政见上与他们不合时,他们便会跟闻见了血腥味的苍蝇般狠狠地飞扑过去,不死不休。这一回在他们看来,陆缜就是个除了天子庇佑就没有任何势力的新人,所以大可以借此机会把他赶出朝廷!
就在陆缜遭受群起而攻,眼看岌岌可危的当口,事情却突然又出现了转机。本来朝中并没有什么人声援于他,可在三日后,几份支持他开海建议的奏疏就突然出现在了通政司内。
几份支持的奏疏混在几百份弹劾奏疏里当然不那么醒目,也没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可是随后,支持他的人却慢慢多了起来,等到进入七月时,每日里居然就有不下百份奏疏表示开海乃是解眼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