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呼,一出一入;先提后下,一升一伏;内收丹田,气之归宿,吸入呼出,勿使有声。”
这一段重在练气,来源于道家正宗入门心法,如能悉心体会,潜心修炼,可以踏上“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正途。
“下收谷道,上提玉楼,或坐或立,吸气于喉,发意送下,渐至底收。”
收谷道是提肛之法,玉楼指双耳后高骨玉枕穴,后面说的是咽津法,金津玉液,底收指的是足底涌泉,功在返老还童。
“升有升路,肋骨齐举;降有降所,气吞俞口。”
升气时肩井仍需下垂,避免身子上浮,拔骨开榫,气纳中丹,有龙探身蟒脱壳之态。
降气指落点还原法,即接骨斗榫混元力,产生“手如少女不可触”的威力。
人禀天地之气所生,故升降有格,落入俞口,俞口,重要诀窍所在也。
“既明气窍,再详劲诀:通、透、穿、贴、松、悍、合、坚。曰通,劲之顺也;曰透,劲之速也;曰穿,劲之连也;曰贴,劲之络也;曰松,劲之涣也;曰悍,劲之萃也;曰合,劲之一也;曰坚,劲之转也。”
通指内气通行无阻,透指抛骨射劲,穿如九曲珠,连绵不断,环扣不息,贴指粘连之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