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到了明清之时,八股文章发展到了极致,专走那种刁钻之路的原因,皆因为当时全天下的读书人都已经纳入到了这个体系之中,朝廷需要的是从千千万万读书人中,挑那些人尖子。
因此不需要挑什么诗词歌赋做的好的,或是什么策论能言的,只是从四书五经里挑词断章的让他们写,目的其实还就是为了加强难度,以最快的挑出尖尖来。
这种看似不合理的制度,又有其实用之处。
不过罗成依然是那个反对这一套的。
当然,他更反对隋朝时的科举考试办法,隋朝时的科举,有常科和特科两种,其中常科又分为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六大科。
秀才科是最难考的科,往往数年才开一科,一科只录一二人。因为太难考,所有秀才科对罗成来说,没什么实际意义。
隋朝科举,比较考的多的还是明经科和进士科。
明经科主要就是以儒家经学为考试内容,考一些墨经贴题等,说白了就是只考指定的几本经书,如孝经易经等,然后考填空题、默写题等,还有就是经义,理解题。
总的来说,士族出身的读书人非常喜欢考明经科,因为经学传家,他们家族对于这些儒家经书既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