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就没有实用价值,甚至没有从设想变成样品。到最后,还是在海军放宽战术性能指标,才得到解决。
这个所谓的“新技术”根本不是技术,而是在设计上的取巧之作。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用小分舱的方式,把压载水舱做得尽可能小一些,而且分成了上下两层。这么设计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把上层水舱里的积水排入下层水舱,确保在用上层水舱装油的时候,不会与海水混合。水舱的容积降低,肯定会导致结构质量增加,不过更方便进行平衡管理。这就是,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让已经用光了燃油的水舱重新装水,以增强战舰的稳定性。
因为这个设计,“陈炳勋”级的空重增加了大约500吨。
只是,跟超载后获得的航程相比,这点代价不算大。
通常情况,“陈炳勋”级在最大超载吨位,增加4000吨舰用燃油之后,最大航程能够达到20000海里。即便以战斗状态航行,也能够增加大约3000海里的航程,等于在航行途中少做一次燃油补给。
其他大型战舰也差不多,都能够通过超载把航程延长2000到4000海里。
当然,肯定有风险。
如果压载水舱的给排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