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空军才突然变卦,要求“战-10”采用为“战-11”研制的大推力发动机。
显然,此举就是为了降低后勤保障的难度。
正是如此,在“战-10”与“战-11”大规模量产后,帝国空军的战斗机联队正式进入到混编时代。
其实,这话也可以反过来说。
在此之前,帝国空军的战斗机联队一直有“轻重”之分,也就是常说的轻型战斗机联队与重型战斗机联队。采用这种编制体系的根本原因,就是同一时期装备的轻型战斗机与重型战斗机几乎没有共同点,不存在共用保障物资与设备的可能,而且地勤人员也要掌握两套不同的保障体系。
受此影响,帝国空军还在一段时期内大力发展以轻型战斗机为主的前线航空兵。
可见,把两种几乎完全不同的战斗机编在一起,不但无法减轻后勤保障的负担,还会产生巨大的麻烦。
即便需要混编,也是按机型组建大队,从而让后勤保障分开进行。
也就是“战-10”与“战-11”的出现,让战斗机混编成为了可能。
当然,实战也证明,在不对后勤保障做出太大调整的情况下,按作战需要将轻型战斗机与重型战斗机编在一起,确实能够大幅度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