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乾又出名了,他的《怨情》风靡大江南北,并且还影响了当今诗坛的格局。
这个时期的诗坛开始有些追求靡靡之风,过度追求词藻的华丽,《怨情》一出,许多人都傻眼了:“原来诗还可以这么写?”
诗仙不愧是诗仙,他的诗即使穿越了时代依旧是那么的受欢迎。
可以说这首诗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诗坛格局的变化。
徐乾才华横溢的名声是彻底的传了出去。
这也为他赢得了不少好感度,才华横溢的人总是那么受人尊敬,就像宋徽宗和李后主即使失败了,也有人对他们非常的同情:“可惜他们是皇帝了。”
当然更多的人是在嘲笑徐乾不务正业,致使国家生灵涂炭,那些门阀势力对徐乾更加的看清了。
他们觉得徐乾已经是对当今的形式绝望了,若不是因为如此,他们怎么会寄情于诗词之中,一般可是只有不得意的人写文章,做诗词才那么厉害。
《史记》中不是有这样的记载嘛:“盖文王矩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