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闸发展也发展迅速。当时的邵伯船闸已经发展为三门两室船闸,也就是有两个梯级的双闸室船闸,类似于现在的三峡五级船闸。具有相当的规模,堪称中国第一。日本一位名叫成寻的高僧,在其所著《参天台五台山记》中,曾有这样一段记载:“辰时至邵伯镇,上船,未时,开水门二所了。次开一门,出船了。”
这段话的意思 是说:宋朝年间,日本僧人成寻坐船沿京杭大运河北上,经过邵伯船闸时,由于河面上的水位落差较小,行船困难。人们便将这里两个闸室的南端先关闭,再打开北端的闸室放入运河水。待闸室内的水位升高后,再打开船闸,船队便可以出闸继续北上了......北宋大文人苏辙也在《和子瞻次孙觉谏议韵题郡伯闸上斗野亭见寄》有这样的记载:“扁舟未遽解,坐待两闸平。”这充分说明:当时的邵伯船闸,已经是三门两室船闸了。
日本僧人成寻在他的日记中,记载过邵伯船闸的经历。当时,他坐的船儿由南方向北方行驶,非常顺利。但待他从北方往南方行驶时,船闸却十分拥挤,只能在船上过了一夜。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邵伯船闸自古就是南北交通要道。而他当时之所以住宿在船上,只是因为从北方南下过船闸的船只太多,需要排队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