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教训百官要大度,天朝上国君臣,不能跟蛮夷小丑一般见识。
眼看平壤将破,高句丽国王高元再次诈降称臣,愿割萨水以北所有土地给大隋,永不反悔。隋炀帝轻信了高元的话,命令大军不得攻城,要坐待小小高句丽向天朝上国献城投降。
受隋炀帝“仁义之师”枷锁的束缚,隋军不能乘胜杀入城中,控制局面,反倒被迫屯兵城下,终至粮尽无援。
结局异常之悲惨,三十余万‘精’锐府军饿得没力气战斗,将士们的大好头颅,被‘阴’险狡诈的高句丽人剁下来,筑成了炫耀军威的“京观”。
钱书德一直记得很清楚,李中易评价这个经典战例之时,曾经轻蔑的讥讽杨广:“‘妇’人之仁,死不足惜,只可惜坑苦了忠勇的三军将士!”
在李中易的熏陶之下,不仅仅是钱书德,整个李家军上上下下,都被训练成了抢劫高手。
抢劫的帐目,其实是明摆着,不需要多‘精’明的脑袋瓜,便可算得一清二楚。
劳师远征,与其消耗巨大的从国内运粮,不如就地筹粮。我军每多抢一分粮食,敌人便少了二分粮,一正一负,道理何其简单?
打仗,打的不仅仅是战斗力,更是后勤辎重,这个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