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骑兵的活动空间,逼着他们要不就打、要不就跑。
这些战法都是洪涛通过翻阅朝廷公文、询问各级将领、以及和王韶领导的总参谋部通信总结、学习来的。
别看来回来去就是两三种战术,但如何运用、何时运用何种战法,都是由身经百战的军官们临场发挥的,没有太固定的程序。
有时候一个正确的小选择就能左右一场战斗的走向、好几个这样的小选择综合起来,就足以影响一场战役的胜负。
洪涛研究了好久,发现针对夏人的战术及时调整自己的战术有点难度。自己有可能达到比较高的指挥技巧,但需要经历过很多场实战,然后从每一次战败、胜利中总结吸收。
这种办法显然不适合自己,说不定一次失败就死翘翘了,太危险。于是干脆就不管对方的战术了,一切以自己为主。我想怎么打就怎么打,你们爱咋打咋打,反正我就这样了!
说起来这种以我为主的战术要不就有极其高超的指挥技术,还有非常精锐的部队,要不就是大傻瓜,啥都不会,所以不愿意变化。洪涛基本上属于后者,但他比后者多了一项依仗,武器!
很多人一说起战争总喜欢把指挥官的智慧、士兵的勇猛放在前面,这种理由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