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修真小说 > 鸣凤天下 > 章节目录 第一百四十七章下雪了
    古代虽然没有气象仪器观测气候的变化,但却有丰富的物候记录。所谓物候是指人观察到一年之中何时降霜下雪,河开河冻,植物开花结,候鸟春来秋往等等。中国以农立国,为了农事的需要,至迟从西周(约公元前一oo~七七o年)开始就有了物候的观测。《夏小正》、《礼记·月令》都记载有当时物候观察的结果。这种观察积三千年之久,经验丰富,记载翔实,是一笔宝贵的历史气候研究资料。例如夏殷之际的郯国(今山东),用家燕的北来,以判定春分的到来。而在上一世纪三十年代的春分时节,家燕只飞到上海,还未到上海以北的郯国,两相对照,上海与三四千年前的郯国年平均气温要相差1.5c。这一结果与考古时期用竹子分布区域变化的方法推测气温的结论是一致的。

    周代的文字初有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后有更多地刻或写在竹简上的文字。竹简的普遍使用与当时文字中有许多是以“竹”为头,说明周初温暖,黄河流域普遍有竹类生长,与现在大不相同。到了周朝中期,气候转冷,《竹书纪年》记载周孝王时汉江有两次结冰,发生于公元前九o三八九七年。不过一二百年以后的春秋时期,天气又再度转暖。竹子与梅树等亚热带植物在《诗经》里常被提及。例如《秦风》中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