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何有?有条有梅。”终南山在西安以南,现在并无树之踪迹。战国、秦与西汉,气候一直暖和,到了东汉才有趋冷的记录,但为时亦不长。到了魏晋南北朝,气候真正地冷了下来,在公元四世纪上半冷到极点,渤海湾连续冰冻三年,冰上可行车马军队。六世纪中期北朝贾思 勰所写的一本农业百科式的著作《齐民要术》,很注意物候情况。书中提到,河南山东一带石榴树从十月中开始就要用蒲藁裹起来,否则会冻死,可是今天在这些地方,石榴可以在室外全生长,无需裹扎。
隋唐以后,天气又变得和暖起来。据记载,公元六五o、六六九与六七八年的冬季,首都长安都无冰无雪。八世纪初,皇宫中长有梅树,种有柑桔。梅树只能耐寒到-14c,柑橘则能耐到-8c,有梅有柑是气候暖和的证明。但到了十一世纪初期的宋代,华北已经没梅树,气候冷于唐朝。十二世纪,气候继续变冷。太湖不但在公元一一一一年全部封冻,而且冰上可以行车,湖上洞庭山的柑橘全部冻死。从一一三一至一二六o年,杭州春节降雪,每十年降雪平均最迟日期是四月九日,比十二世纪及前十年最晚的春雪差不多推迟一个月。十二世纪的寒冷从北到南直到华南与西南地区。一一一o年与一一七八年福州的荔枝全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