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匠试,却紧跟着进行,而且文人士子科举不中,可以凭借举人身份,直接参加后面举行的武举和匠试。
读儒家经典的文人,考中进士,在政治上肯定是过关的,可在具体的事务上,却很外行,需要多年的磨砺,才能很好的处理事务,而且宋以后太过重文轻武,更加轻视匠人。
高义欢有意提高武举的地位,更提出了匠试,便是有意提高他们的地位,特别将人们对匠人和科技的态度彻底改变。
至于为何准许举人身份的文人,直接参与武举和匠师,高义欢也有自己的考虑。
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整个天下的精英,基本都去读书了,高义欢的目标便是分流,使得一部分精英参军,恢复汉唐时代,士人能文能武的风气,同时让一部分精英去专研技术和科技。
只有这样,大魏国才能文化鼎盛、武力强大、科技发达,成为最强大之国家。
高义欢微微沉吟,便道:“今岁科举至关重要,朕这就返回长安!”
(感谢大家的支持,新书求书单,求票票)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