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卫因之不肯实心办事啊。
卫循辛苦数年,对于海商的管理已然颇见成效。中国的海贸,发轫于春秋战国,成形于秦至汉魏,到唐宋时方始大兴,就理论上来说,距离万櫓千帆,沟通南洋,还得有好几百年的道路要走。这年月海贸尚不繁荣,主要是受制于航海和造船技术,说起造船,裴该几乎一无所知,根本帮不上忙;但对于航海,他起码可以改良和推广指南针嘛。
乱世之中,其实并没有多少远洋贸易的需求,但对于国内航运而言,倒是一大契机。因为陆路不但山高水长,而且盗匪纵横、关卡林立,还不如走海上,数千里内既无盘查,海盗也很少,只要沿岸航行,则遭遇风浪导致船只倾覆的可能性又不高,安全系数和成本都是可以一定程度上加以保证的。
因此在卫循的努力下,说动了不少江南土著经营海贸——因为他本来就是会稽人——主要来往于吴、会稽和东海之间。其中也偶尔有些胆大的船主,竟然直放辽东,去跟崔毖搭上了关系。海贸的收益直接造成两个后果:一,徐方大富;二,江东土著同样大富,对建康政权造成了强大的压力……
可以说,裴该交付的两大使命,卫循在海商方面已经可以交出比较满意的答卷来了,只是对于“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