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借水师之便,沿钱塘不断袭扰。我大军不得不分守各处,纵有十多万人马,却几乎动弹不得。”洪承畴怒道,“眼下只有将钱塘北岸坚壁清野,大军退至南人无法借舟船攻袭之处,方可复夺主动。而这些人竟主次不分,于朝堂上处处掣肘!”
这也是他苦思 许久才想出的对策——将钱塘北岸百姓全部北迁百里,而清军则放弃沿岸城镇,退至离岸五六十里处布防。
如此一来,明军登陆部队的行踪一旦暴露,想要再返回船上周旋,就必须行军五十多里——大约近两天的路程——才能赶到钱塘江边。
在此过程中,他洪承畴便有了闪转腾挪的空间,不论是紧追掩杀,还是在明军归途中设伏等等,都能令清军摆脱眼前这种不利局面,找到重创敌人的机会。
但他却没想到,将此方略写成奏折发回北京,立刻遭到冯铨等人的一致声讨。
杨志和一旁揖道:“大人,据说陈阁部、吴御史甚至谭拜大人都赞同您的主张,但朝中以冯铨为首,南党之人连番以‘避战畏敌’‘献浙北于敌’‘擅弃重镇’等言辞辱您,甚至连‘勾结明人’都说了出来,当时武英殿里吵成一片。”
洪承畴长叹了一口气,思 绪却飘回了崇祯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