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棉花,却要兄长额外开支。
州刺史、郡太守、县令及相应主要官员,到任后,会在当地有一定数量的公田(公廨田),其上产出(主要是粮食),就作为官员的一部分俸禄。
如今粮价走低,且外粮供应充足,所以青徐之地许多公田都改种棉花,以便让官员获得实惠。
公廨田平日里有官奴打理,但摘棉花时急需大量人手,然而官府不会为此额外分配官奴,所以只能由官员们自己想办法雇人。
一亩棉田,雇工摘棉花的成本至少一千文,让向来不当家的宇文士及都觉得心疼不已,但这笔钱不花不行。
如今是摘棉花的季节,到处都在招短工摘棉花,待遇不好,雇不到人。
宇文士及在长安,知道陇右棉花、棉布在关中热销,也知道淮南、江南的棉花种植面积很大,却没想到连济州也种有这么多棉花。
感慨之余,他不好在路边待太久,上车继续前行。
很快,马车来到一处庄园,宇文士及下车后,在老仆的带领下,转到一处院子,见到了兄长宇文化及。
身着便服的宇文化及,身材消瘦,面色有些憔悴,不过精神 尚可,兄弟俩见面,一番寒暄之后,宇文士及见着兄长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