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随着电报线的架设,销往各地。
所谓“量产机”,就是同型号批量生产的机器,其制作过程、内部结构、使用方法都是一样的。
如今的技术水平,能够实现单线二十四报路,那么量产型电报机的发报和收报,就必须能够在这二十四个频率自由切换。
为了加快发报速度,必须采用打孔纸带发报方式;为了方便维修,以及坚固耐用,机器的结构要优化且容易拆卸,以便更换故障零件。
同样,为了方便大批量生产,量产机的结构也必须优化。
所以,如何将“原型机”优化成“量产机”,是袁天罡和精工院技术人员的任务之一。
当新式电报机定型,并且通过试用,确定性能合格,便会大量生产,届时,朝廷拉起的一条条电报线,其线路上的各个电报收发点,都会用上这样的电报机。
另外,不久前获得专利的“电驿”,因为是针对直流电报线路而设计的,所以为了适应交流电报线路,也得进行改进。
大半个月时间,对于袁天罡而言仿佛稍纵即逝,在精工院实验室的日子里,他如同一只掉进米缸的老鼠,欢欣鼓舞之余,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
在这里,他第一次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