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这种水车,便就是补救措施的一种,通过多种办法,让农田基础设施尽快完善起来。这一带做得好了,才能推广到其他地方去。
就如这个村子,狄都头算是个肯干能干的了,水车建在他们的村里,很是出了力。挖井的时候,他找了几个壮汗,一日就把井挖好了。但水车建好,却没有迅速推广使用的想法,而是立在这里,作为运判官人的政绩,披红挂绿,专门给人看。
外面田里的禾苗都已经蔫了,杜中宵看在眼里,急得不行。如果这是自己的地,如果自己得到了这浇水的工具,一定会挖好多眼井出来。水车是能拆能装的,无非是这里拆了装那里,尽快把田里的庄稼浇一遍,保住秋后的收成。
可这些种地的纤夫不急,田里的庄稼就没有去看过几次,日日晒太阳聊天,潇洒得不行。他们习惯了领钱粮的生活,到日发米,田里的庄稼根本就不上心。
看着围着的村民兴高采烈的样子,看热闹看得开心,一点都不在意这水车实际的意义,杜中宵只能心里叹气。田好开,但让这些人成为真正的农民,还需要漫长的时光。非要收了庄稼,有人家多,有的人家少,起了攀比之心,才会认真种起地来。等到过几年,有的人家日子宽裕了,盖新房买新衣,别人家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