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其他小说 > 大明望族 > 第六百五十三章 田月桑时(一)
”。

    这是一种民间农贷仓储,补官方预备仓之不足。因是南宋朱熹所创,故此冠以“朱子”之名,对后世影响也极大。

    农贷最早可追溯到周朝,周礼里就有相关描写。此后历代朝廷都会有向贫农或灾民提供粮食、牛、种子等生活、生产资料的低息借贷,以保障他们的生存,推动农业生产相对平稳持续发展。

    北宋王安石最为著名的青苗法,也是一种农贷——“先贷以钱,俟谷熟还之官,号青苗钱”。

    大明王朝自然也有农贷,洪武三年起广设预备仓,后定《借米则例》,又有监察、考满等监督机制,都是确保农贷顺利运行的。

    在太祖成祖至仁庙宣庙时,预备仓尚运转顺畅。

    然渐渐弊端丛生,一方面是官司蠹吏怠政贪墨,一方面是天灾等原因导致贫农借贷后也无法偿还,仓储日渐空虚。

    就如当今,仓储空虚到赈灾已不是动用国库,而是需用到小皇帝内帑的地步。

    民间农贷的社仓也不是这几年发展起来的,而是早在英庙正统年间,地方上就增设了社仓。

    而山东地区在成化年间,也盛行过“朱子社仓”——编定上中下三等人户,丰年时候人户按等级出米粮若干,收贮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