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卖胡饼的店铺,最多的就是酒肆,桅杆高挑着斗大的“酒”字的不是酒坊就是酒铺。
“小东家,来一碗肉酱面,一块酥胡饼,十个白胡饼,吃完带走!”第一位客人是背包骑马赶路之人。
“好嘞!您先坐,汤马上给您做。”冰兰在外面招呼着,里面做面的大姐夫耿五更马上擀面下面,烧火的大姐加一把柴,让火更旺。
老娘江氏去后院捡刚出炉的胡饼,后院丁家的几个女孩都守着一个个炉灶添柴烧火打杂,丁三贵带着儿子丁五六做饼烤饼。丁家没有一个闲人,要说最闲的也就是看着孙女烧火的老太太曹氏。
烤饼的炉火什么时候大,什么时候小,老太太闭着眼都知道,她闻着味就知道哪炉的胡饼快好了!
丁家的烤炉有六个,他们要从天刚擦亮就开始烤,这样的活计一直持续到中午过晌。一天烤出来的胡饼摆在外面一直卖到晚上。面倒是只有两个高峰,上午朝食时间,和下午晚饭时间。这里没有午饭,一天两顿,中间饿了吃点点心或饼。
点心是富贵人家的享用,百姓有条件的吃口胡饼,没条件的饿着。这也是胡饼为什么受到欢迎的原因,一块碗口大的白胡饼两文,酥胡饼三文。一块胡饼三四口人分着就够吃了,吃不饱